“美院之路”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美术专业大赛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青少年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保护和鼓励青少年的美术兴趣和创造性实践,引导青少年去发现美、创造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青少年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会将本次大赛的作品予以收集、整理、研究及出版,为社会青少年美术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等方面提供引领性指导和多层次服务。
本次大赛开设三个组别,专业1组为综合绘画类,专业2组为传统绘画类,专业3组为基础造型类。本文就专业2组传统绘画类,为广大参赛者进行解读,希望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
思维导图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通一。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一、中国画按画种分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中国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一)人物画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二)山水画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三)花鸟画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晋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四)界画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二、中国画按形式或颜色分类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一)水墨画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二)青绿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三)金碧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三)浅绛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四)泼墨
中国画的分类——以画的技巧分类,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
(五)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六)没骨
指头画指头画简称“指画”。
笔墨为中国画主要表现手段,古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宜软、平、灰、肉。反之,有笔而无墨也缺乏表现力。在运笔的同时也就在运墨了。
墨的效果是靠笔运出来的,笔之轻重也是靠墨来呈现的,因此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宋韩拙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纯全集》)。运笔一要勾出造型,二是表达质感。
线描 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段。中国画之“线”,是具有生生活力的有生命的线,运动的线,是寄寓作者的人格与性灵的线。好的笔线如钟表里的发条,不好的笔线如同煮烂了的面条。可见一根好的线条不仅从外部看不轻飘,有份量,俗称“有劲”。而且应有无尽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非物质力量。它“内含筋骨”,是从内部发生出来的有生命力的力量。凝聚着过去运动的力量。也是感觉的艺术的力量。
中国画笔墨的技法 还讲究运笔的流畅性。在有节奏的气脉连贯的流动线条中,笔走龙蛇,顾盼生姿,互相呼应中发生出美的力量。如音乐,舞蹈一样中途不能打结,一条线也不容打结,“欲行不行,欲止不止”,是运笔之病也。宋郭若虚曰笔有三病:扳、刻、结。板乃“死板”、呆滞、无生命力,没节奏与韵律。刻乃刻露,妄生圭角,行笔犹豫,结疙瘩,无法体现内在骨力与生命力。只有流畅的线才能体现内在的运动着的生命活力。
潘天寿曰:一条线中也有峰,即指笔迹中的起伏,线有方园、扑拙、灵秀、光毛之不同。
书法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中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所以科目二的参赛内容里,除了中国画,还设置了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一)书法的载体——文房四宝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二)书法的形式和分类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书画,这里书指书法作品,画指绘画作品,书画两字涵盖了现实中我国美术产品的主要内容。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流传的真迹,在技巧上有很多创造或独具一格的,我们称之为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现在美术行业喜闻乐见的传统爱好之一。中国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们画的画,或者有些画虽无名无款,但仍然具有艺术性和文物性的,都是值得珍藏和拜读的。
书画,作为艺术品的品类,在我国当代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书画是陶冶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创作书画的同时,又能怡情养性,让个人的情操浸润在艺术中。
另外,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后人要不断去做去推进的一个使命,也是本次大赛的宗旨。
1 中心官方网站 www.caayouth.com
2 中心官方邮箱 center@caayouth.com
3 “美院之路”全国青少年美术专业大赛组委会 座机:0571—58972585
4 “美院之路”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
5 大赛报名通道
更多专题